2023年12月23日,江苏省淮安市,考生们有序进入淮阴师范学院考点,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这是教育部公布的最新考研报名人数——388万,相比2024年下降36万,2025年继续减少了50万。
自2016年起,考研报名人数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从2015年的164.9万人一路攀升至2023年的474万人,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然而,连续两年的显著下降,似乎预示着曾经疯狂考研的历史阶段已经告一段落。
为何考研报名人数连续两年下降?以下是几个可能的原因:
首先,学生的选择正在回归理性,挤出了前些年的泡沫。在考研大军中,一些人可能出于盲目,认为读研是解决问题的捷径。但伴随报名人数的飞涨,缺考率也在显著增长。如今,一些没有想清楚的人选择了放弃,使得盲从的水分开始被挤出。
其次,专硕占比提高也是关键因素之一。从2020年起,国家对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系列改革,专硕占比逐渐提高,一些学校的专硕学费相对较高,且就业中可能存在对专硕的歧视。这些因素使得考研的吸引力下降。
再次,名校报考出现瓶颈,带领作用下滑。尽管考研报名人数增长,但近3年著名高校的报名人数却呈现持平甚至下降,增长主要来自于报考“双非”院校的考生。
此外,新一代人更在意生活的质量,而不是单纯的奋斗。他们追求的不再是努力奋斗,不再是伟大的成就,而是自己的生活质量,尤其是没有压力的生活。从这一点讲,考研的人数下降也是正常现象。
最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严格管控也让一些人知难而退。研究生培养是探索未知,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伴随对研究生质量控制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研究生出现了延期毕业现象。
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是否会受影响的担忧,我个人的答案是否定的。这种报名人数的减少,主要是挤出了水分,或者说是排除了抱着其他目的的考生。挤出水分后,真心热爱学术研究的人越来越多。我们需要追求的是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而不是凑数。
无论如何,考研热的高烧终于逐渐消退,这是一种进步,对研究生培养的健康发展是好事情。(作者系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中国教育在线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