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邯郸市磁州,山峰林立、流水潺潺的景致中,小亭半山立,渔翁岸边坐。而在这自然美景的映衬下,上水石雕刻非遗传承人庄岩的工作坊内,一件件精心雕琢的作品更是让人叹为观止。这些作品仿佛将山林岩谷之趣、人文诗意之美凝缩于方寸盆中,使人的心灵得以在微观世界里悠然驰骋,寻觅宁静悠远的空间。
案台之上展现山水世界
上水石,又称吸水石,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质地,盛产于磁县东武仕水库周边。石材质暄而脆,利于雕刻,色彩丰富,有黄、褐、白等色,形状多呈管状、中空、条纹式,独具特色。这种独特的材质为雕刻艺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基础,让每一件作品都展现出不同的韵味。
“这种石头可不一般,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系一亿八千万年前侏罗纪时期古苔藓虫水草化石。”庄岩自豪地说,“上水石雕刻作品个个皆不同,件件是孤品,不仅具有观赏价值,还因其原料稀缺,具备收藏价值。同时,因其吸水特性,可向空气中散发湿气,湿润环境,在吸水过程中,还能吸收空气中的灰尘烟尘,是天然的‘空气加湿器和净化器’。”
庄岩介绍,磁州上水石雕刻的技艺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清道光年末,有“立体国画”之称。他深知,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这得益于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独特的匠人技艺。
在庄岩看来,上水石雕刻的精髓在于立意为先,构思精巧,突出空间感。他通过观察上水石的轮廓、石质、造型、纹理等特点,先进行构思,即中国画中所说的“立意”。之后,他再雕刻山峰、崖壁、溶洞等景观,突出构造出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错落感和空间感,因势布局,随机因借,做到得体合宜,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
在雕刻过程中,庄岩先对石料进行粗加工,再依据形态立意,精心构思整体轮廓以及各山峰、山洞位置后,用雕刻镐粗略雕出峰峦,再用小镐头细致勾勒峰峦、沟涧、悬崖等部位。在粗雕时,他确保主峰、配峰分明,使得作品层次清晰,空间感丰富。在细加工时,他需要清理加深粗加工时未完全显现出的山峰、沟壑等,去掉镐头痕迹,使纹理呈现出自然流畅之态。
石料雕刻完毕后,他会在石体上培育植物或安置摆件,进一步丰富景观生动性。同时,依据立意、构图和布局,他选择合适的器具,如盆景多选用紫砂、瓷盆,大型假山的水池则一般为混凝土浇筑而成,并贴上南京雨花石,兼具防水与美观的效果。
“摆件的安放要合乎情理与情景逻辑,比如,凉亭一般置于半山腰供游人休息,通常还会在亭子旁栽种树木,构建‘古树下凉亭静立’的优美意境。”庄岩说。
从门外汉到传承人,匠心不易
“别看我现在说得头头是道,初学时可真是下了苦功夫。”庄岩笑着告诉记者。
庄岩今年38岁,家住磁县磁州镇大营村,村子距东武仕水库不远。小时候,他经常在村内看人盖房子挖地基时,挖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还带孔隙的“土疙瘩”。
“土疙瘩”到底是什么?“后来才知道那叫上水石,能雕刻。那时候,我们那儿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上水石雕刻的造景。”庄岩介绍。就这样,上水石雕刻在年幼的庄岩心里悄然埋下了一颗好奇的种子。
2008年,学习美术专业的庄岩从学校毕业,原本打算去北京一企业从事设计工作,因对方效益不好,没去成,便留在了家乡。
梦想的种子开始萌芽,拜师学艺。“在家总得干点啥”,庄岩想到了上水石雕刻,自己又有美术基础,不如拜师学艺。多方打听后,他向当地的工艺美术厂的老师傅拜了师。
“刚开始学习的时候,由于经验不足,经常雕着雕着,原石就被我削没了。”庄岩哈哈笑道,“上水石的特性是石材带孔,吸水效果好,宜减不宜增,因为后期再拼接的话影响吸水效果。
那时我技术没练到家,一刀一刀下去,成品没出来,原料还没了。”
后来,雕刻技艺有所见长,庄岩发现自己的作品放置盆内吸水后,器具里的水总是很脏。“问了师傅才知道,这是因为我没有将上水石冲刷干净,孔隙里还留有泥土。一放到水里,上水石吸水后,就将孔里的泥土带出来了。”庄岩告诉记者。在师傅的指导下,他先将雕刻完成的作品浸在水里泡两天再冲刷,顺利解决了问题。
耗时两年,终于做出了一件“师傅挺满意,没有帮忙修改的作品”。此后,庄岩自制雕刻工具“用轴承钢锻造,一头为扁平,一头为尖头”,采用“覆地膜”方式在石体上培育植物,结合现代工艺超声波雾化打造仙气缭绕的美感……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
在庄岩的努力下,磁州上水石雕刻于2015年入选为磁县级非遗项目,2017年被评为邯郸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庄岩本人,于2022年被认定为邯郸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磁州水上石雕刻)。第二年,他还被评为2023年“市级乡村工匠”。
为老手艺寻找新路子
保护上水石雕刻这门家乡的技艺不失传是庄岩的初心,他深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接续传承、赋予非遗文化更多当代表达是他的使命和担当。
2022年,庄岩在家乡大营村建立了上水石雕刻非遗基地,定期举办公益活动,向感兴趣的人传授经验。
“上水石原料稀缺且价格高,石材种类有限,由此打造的造景景观较为单一,造成技艺创新难、从业人员营生压力大等问题,传承形势严峻。”庄岩心生担忧。
作为邯郸文化的独特代表,上水石雕刻技艺的价值已经获得认可。今年8月,庄岩的上水石雕刻作品被推荐参加在河北蔚县举行的“大地流彩·新国潮”全国优秀文化艺术展暨乡村赋能计划活动。参展群众对庄岩的作品连连夸赞,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参展的群众看到我的作品,惊叹原来邯郸磁县还有这样独特的非遗技艺,好看又有收藏价值。我挺受鼓舞,更加坚定要把上水石雕刻传承下去的决心。”庄岩说。
接下来,庄岩希望通过参加更多非遗作品展览活动,将上水石雕刻带入大众的视野中,让更多人了解这门非遗技艺的同时,吸引年轻群体体验学习上水石雕刻,为传承和创新之路引聚人才,让非遗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为“老手艺”找到“新路子”。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荣志晴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