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副总工程师郭国和表示,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后,从江门台山市到珠海金湾区的通行时间将从1个多小时缩短为30分钟左右。这将有效改变粤西沿海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通道较少的现状,形成一条联通江门及粤西地区、珠海及港澳地区的沿海交通大动脉,促进大湾区经济向珠江口西岸地区辐射发展。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设历程堪称一部跨越重重难关的史诗。自2020年2月13日获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立项批复以来,项目便遭遇了诸多严峻挑战。工程所在的黄茅海海域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区域之一,加之需穿越三条Ⅰ级航道,对通航条件、防撞等级要求极高。因此,如何在确保工程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有效抵御台风侵袭、规避超宽海域的船舶碰撞风险、控制超宽分体钢箱梁涡振风险、解决海洋腐蚀性强等技术问题,成为黄茅海跨海通道建设团队必须攻克的难关。
为确保工程结构的稳固与安全,黄茅海跨海通道在主桥及中引桥部分均采用分体式钢箱梁设计。然而,这种超宽分体梁设计存在一个潜在问题,容易出现涡振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黄茅海跨海通道的研发团队联合国内高校开展了近150种主梁断面的气动选型,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措施,并在国际上首次开展全桥涡振风洞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显示,未观测到任何涡振现象的发生,证明了该综合气动措施的有效性与可靠性。
同时,黄茅海跨海通道的主塔设计也因其酷似广州塔“小蛮腰”引发了关注。黄茅海两座大桥共建有5座主塔,这些主塔不仅保证了桥梁的安全和经济性,还展现了建筑的美学价值。
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后,将与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为珠江口西岸的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通车后,港澳居民驾车通过港珠澳大桥“北上”珠海之后,可以沿鹤港高速、黄茅海跨海通道到达江门,转西部沿海高速后还可以继续前往粤西和大西南。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李沛霖指出,黄茅海跨海通道是广东沿海经济带重要一段,正式贯通后,将使江门、珠海等珠三角西岸地区与东岸联系更紧密,有助于两市更好融入深圳、香港产业链、供应链、物流链、人才链、价值链,促进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有助于大湾区真正形成更高阶的网络型经济区,提升湾区内部协调发展能力。
对于黄茅海跨海通道这样的超级工程来说,其正式通车后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性,各方都报以极大期待。黄茅海跨海通道东西两端,分别是珠海金湾区和江门台山市。金湾区是黄茅海跨海通道东侧的第一落脚点,坐拥千万级机场和亿吨深水良港,是珠海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工业体量占全市超过四成,近年珠海新招引的重大产业项目多落地于此。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面积达3240平方公里,但当前土地开发强度不超过10%。黄茅海跨海通道建成通车后,大广海湾经济区可1.5小时直达港澳广深四大中心城市,为珠江口西岸发展带来更多可能。
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将强化和推动珠海高新区、横琴自贸片区、金湾区和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的联动发展,优化大湾区整体产业布局和产业链优势。同时,将进一步促进大湾区东西两岸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提升资源要素流动配置,为珠江口西岸文旅和半导体产业发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