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桂,清代著名的戏剧家,毕生致力于碗碗腔皮影戏的创作,其作品包括《香莲佩》、《春秋配》、《十王庙》、《玉燕钗》、《白玉钿》、《紫霞宫》、《万福莲》、《蝴蝶媒》、《火焰驹》以及《青素庵》等十部作品,被后人简称“佩配庙钗钿,宫莲媒驹庵”。此外,他还创作了《四岔捎书》、《玄玄锄谷》和《借妻》三个折子戏,这些作品在民间被尊称为“李十三的十大本”。
李十三,不仅是李芳桂出生的村名,更是其尊号。这个名字源于其始祖,因在蝗虫和兵荒马乱中逃难至渭南吝店乡(今临渭区吝店镇)小钟寨,并在此定居。由于李家人丁兴旺,逐渐形成了李十三村。村名的选用,既是对李芳桂的尊称,也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古风遗俗。
李芳桂的乳名是鹏,字林一,号秋岩,生于乾隆戎辰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位于渭南市临渭区吝店镇李十三村。有关他的创作趣事,在当地流传甚广,如他因孩子摔倒而得到创作灵感,创作出《春秋配》中的“砸涧”一场;还有他因看到嫁接的柿子树而构思出《十王庙》中的陆判官角色,这些都是他戏剧创作的生动例证。
李芳桂的戏剧作品常常深植于生活,比如他在稿纸上的页码故意打乱,使得第二个人难以理出头绪,这一行为启发了他在《白玉钿》中塑造的董寅角色,一个出身富豪、卖身求荣的反面人物。
令人称奇的是,李芳桂去世后,他的影响力依然深远。曾有一名催粮差来到李十三村,因被村里人讥讽而羞愧离开,这说明了李芳桂的作品在人民心中的地位。如今,一提到李十三的十大本,人人都会为之动容,李芳桂和他的作品,将永远在人们的记忆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