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1月22日电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2日举办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指出,保税维修作为一种新兴的外贸业态,随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转变,以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增多,其业务需求也在持续增长。他表示,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后,若在国外损坏或磨损,直接报废是不经济的,许多企业选择将其运回中国进行维修。
“我们为维修产品提供保税待遇,这意味着入境时无需缴纳进口关税,维修完成后可直接出口。”王受文表示,这不仅对中国出口企业有利,也符合国外用户的需求,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售后服务能力,延长价值链,并增强客户忠诚度。
王受文进一步介绍,虽然目前保税维修业务规模相对较小,但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有260多个保税维修项目,覆盖23个省市,去年进出口货值达到320亿美元。他强调,尽管规模较小,但企业对此业务需求强烈。然而,保税维修也涉及一些监管问题,因此加强相关监管至关重要。
为此,商务部提出以下四方面的计划:
第一,推动出台新一批综合保税区维修产品目录。这些目录主要是在海关综合保税区内实施,明确了可以开展哪些产品的维修。随着试点经验的积累,产品目录有望进一步扩大。
第二,准备出台自贸试验区保税维修管理规定,以及在自贸试验区内的维修产品目录。这表明开放范围正在不断扩大,从综合保税区扩展到了自贸试验区。
第三,在综合保税区、自贸试验区之外的地方,推动一些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项目的保税维修试点落地。考虑到一些保税维修产品体积庞大,综保区、自贸试验区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因此考虑在这些区域之外开展试点。
第四,要持续扩大维修产品范围。除了地域范围的扩大,维修产品的种类和范围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保税维修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