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推销电话后,你是否会直接挂断,不予理睬?收到催债短信后,你是否会当作垃圾短信,一删了之?这些电话和信息,可千万不能轻视,因为它们很可能是你个人信息泄露的征兆。
一、身份被冒用,成为多家公司法人 小王,一个从未涉足商业的人,竟然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这让他毫无头绪。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出现违法行为,作为法人代表的小王可能会被纳入征信黑名单,甚至被限制消费。
二、身份被冒用,学生被任职 某工业大学的学生们惊讶地发现,自己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的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还在学校,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这导致他们可能无法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影响到个人权益。
三、身份被冒用,背上贷款 郑先生,因一张丢失的身份证,莫名其妙地欠债26万。这不仅让他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还可能因逾期记录影响到未来的贷款申请,尤其是购房购车时。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还有人发现自己的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影响到正常生活。
那么,我们如何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是否被冒用呢?
-
查询是否被他人用于注册公司:在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点击右下角“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便可了解是否有“被法人”的情况。
-
查询是否被冒用入职公司:下载“个人所得税”APP,在“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中查看自己的任职情况,若有异常,点击“申诉”取消。
-
查询是否被用于网贷: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在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上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了解贷款情况。
-
查询名下绑定的微信支付账户: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支付”—“钱包”—“帮助中心”,再点击“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进行身份验证后,查看自己绑定的微信支付账户。
-
查询名下绑定的支付宝账户:在支付宝APP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进行刷脸验证后,查看自己的支付宝账号,若有不再需要的账号,可以进行销户。
-
查询名下办理的手机卡:在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在便民服务中点击“电话卡”,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便可查询到自己办理的电话卡数量。
信息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焦点之一,预防个人信息被冒用,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以下6招,请大家收好:
- 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避免泄露。
- 定期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了解贷款和信用卡情况。
- 注意保管好个人证件,如身份证、驾驶证等。
- 避免在不安全的网站或平台泄露个人信息。
- 发现个人信息被冒用,及时报警并联系相关部门。
- 转发提醒身边的朋友,共同维护信息安全。
来源: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北京交通广播